为什么打楚国一定要60万人?王翦:这事有学问,你们学不来
作为中国首个实现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,秦朝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璀璨篇章。提及这一王朝,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其缔造者——始皇帝嬴政。
作为被后世尊为"千古一帝"的统治者,嬴政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才能,其历史功绩毋庸置疑。然而,这位秦朝开创者因暴虐统治和奢靡作风,始终备受后人批评。
为这位君主效力需要全神贯注。不仅要在沙场上奋勇作战、拓展疆域,在朝廷中面对君主和同僚时,更要谨慎行事,保持忠诚与谦逊。
作为秦朝开国功臣之首,王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征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这位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、廉颇、李牧并称战国时期四大名将。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载入史册,更在《千字文》中留下了"起翦颇牧,用军最精。宣威沙漠,驰誉丹青"的传世赞誉。
【一战成名,功高盖主】
王翦的崛起之路需从多重因素综合考量,时机、环境与人脉资源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展开剩余83%王翦的成功首先归功于其卓越的个人素质。作为显赫世家的子弟,他得以进入秦王宫侍奉君主,这种难得的机遇和优良的家教背景为他赢得青睐奠定了基础。
自幼年起,王翦便显露出对军事的浓厚兴趣,这一点在他参与的多场战役中得以印证。凭借卓越的军事天赋,他采取稳健策略,不冒进,这种作战方式为他的诸多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秦王嬴政的器重至关重要。纵使才学出众、能力非凡,若无法获得君王的重用,最终难免沦为壮志难酬的命运。
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君主,秦始皇的功过虽备受争议,但王翦的军事成就与这位开创性帝王密不可分。
嬴政刚刚登基时,这位年轻的君主就展现出远大的抱负,渴望招揽贤才辅佐自己。作为其早期追随者,王翦自然成为他最为倚重的将领。
王翦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,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除韩国外,其余五国的征服战役皆由其父子王贲共同指挥,为大秦帝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这位功勋卓著的将领,因战功显赫而招致君王的猜忌。面对"飞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"的困境,他正为如何保全自身而殚精竭虑。恰在此时,征讨楚国的军事行动为他提供了一个转机。
【凝聚巧思,急流勇退】
公元前225年,秦军士气高涨,接连吞并韩、赵、魏三国后,剑指楚国。尽管楚国部分疆土已被秦军占领,其综合国力仍居列国次席,堪称秦国的强劲对手。
朝中围绕伐楚战略展开激烈争论,少壮派将领李信信心满满,主张仅需二十万兵力即可征服楚国;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成持重的王翦将军,他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大军才能确保胜利。
王翦建议调动六十万大军,充分展现了他的深谋远虑。面对楚国强大的综合实力,以及名将项楚的指挥才能,仅凭二十万兵力显然难以完成征服任务。
王翦深知功高震主的风险,身为大将军已是位极人臣。若此次伐楚再立战功,难免招致秦王嬴政和朝中权臣的猜疑,后果轻则罢官,重则危及性命。因此,他早有急流勇退之意。
面对朝臣间的意见分歧,嬴政最终倾向于采纳青年官员的主张。虽然对王翦极为信任,但将全国六十万大军悉数交付其指挥的风险实在太大,这位君主不得不慎重考虑。
鉴于李信具备相应的能力,不妨给予他机会尝试。成功固然可喜,即便失败,代价也在可控范围内。
受此念头影响,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,结果正如王翦预料,秦军惨败而归。面对这一局面,嬴政既愤怒又无计可施,不得不重新寻求王翦的帮助。他不仅真诚地向王翦致歉,还多次承诺赏赐万两黄金和众多府邸。
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踏上征程,这位已过中年的将领依然骁勇善战。他洞悉楚王在胜利后的轻敌心理,凭借军力优势采取守势。在等待战机的同时,他持续训练部队,保持战斗准备。
项楚受楚王之命,率先发动了进攻。
奉命出征的项楚率军轻敌冒进,面对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的秦军,最终遭遇惨败。这场战役使王翦的威名远扬。
项燕战败自尽,楚王异乡离世,临终立下誓言:"即便楚国仅剩三户人家,也必将灭亡秦国。"这一预言最终实现,灭亡秦朝的正是项燕之孙——西楚霸王项羽。
【官场智慧,可见一斑】
作为秦国统一大业的核心将领,王翦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。他不仅在征伐六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,更在复杂的朝廷斗争中游刃有余,深得嬴政的器重。特别是在对楚作战期间,这位名将的处世之道得到了充分体现。
秦王赏识李信的才干,为避免王翦势力过大,决定扶持新人。王翦洞察君心,主动淡出朝政,为君主培育新秀让路。
王翦在出征前屡次索要财物,表面上说是为子孙谋利,实则是刻意暴露自身短处,以此塑造特定形象。
在疑心重的秦王眼中,相比毫无瑕疵的掌权大将,那些贪图钱财、畏首畏尾且有个人诉求的将领反而更值得信任。
王翦在秦灭六国后明智地选择了隐退,他深知自己擅长军事指挥却缺乏治理国家的才能。正是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,确保了他能够平安度过余生。
王翦的智慧传承深远,被尊为王氏家族的始祖。其血脉衍生了琅玡王氏和太原王氏两大显赫支系。其中,琅玡王氏涌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,而太原王氏则培育了改革家王安石。这些分支在历史上均享有崇高地位,成为显赫一时的望族。
从王翦的生平经历中,现代职场人依然能汲取宝贵经验。历史这面镜子,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,又赋予了处世之道。
发布于:陕西省